【健康科普】做好预防,麻疹“回潮”不慌张!
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了麻疹暴发,俗称“见面传”的麻疹又开始重出“江湖”了?虽然我国麻疹发病率较低,正接近消除状态,但近期全球麻疹“回潮”,使得我国面临较大的麻疹病毒输入风险。大家别慌张,我们一起来了解麻疹,共筑免疫墙,防止麻疹“卷土重来”。
感染麻疹病毒后,典型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分别对应临床上的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前驱期
3~4天,发热、流涕、喷嚏、咳嗽上呼吸道症状及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此阶段传染性最强。
出疹期
多在发热2~4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持续3~5天,由面部开始,逐渐扩散到全身。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全身症状加重。
恢复期
皮疹开始逐渐消退,皮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和脱屑,体温也开始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麻疹的整个病程大约十天,而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主要是相关并发症。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最为常见,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庭、公共场所应多开门窗通风。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加强体育锻炼,平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麻疹病人。麻疹流行期间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
麻疹病例应减少外出。如果出现发热、出疹、咳嗽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并在就诊时科学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