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 健康教育 最新动态

全国疟疾日——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发布时间:2024-04-16 来自:
疟疾科普宣传知识

什么是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 10-20 天后就会发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但是可防可治。


根据寄生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可分为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 而这种传疟按蚊在我国地域分布广泛,大多数中国人属于疟疾易感人群,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1. 蚊媒传播: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按蚊。
2. 血液传播: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血液感染胎儿伤口,会造成先天性疟疾;另外,也可能因输入感染了疟原虫的血液而被感染疟疾。
‍‍‍‍‍‍‍‍疟原虫是什么?
疟原虫是疟疾的罪魁祸首,它是一种寄生虫,与病毒和细菌相比,疟原虫有着更大的基因组、多变的形态和复杂的生活史,因此研发疫苗的难度也大得多。

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人吸血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把疟原虫子孢子注入人体,它们很快就能钻进肝细胞并在肝脏中发展壮大,变成成千上万个裂殖子释放到血液中。
变了样儿的疟原虫在血液中大展身手,裂殖子入侵红细胞以后先变成滋养体,再变成裂殖体,然后分裂成很多下一代裂殖子,最终胀破红细胞后入侵新的红细胞。血液内疟原虫依次循环大量繁殖,引起发烧和各种症状。有一部分疟原虫会发育成配子体,随着血液进入蚊子继续发育,进而传播给其他人。


疟疾的症状:
冷(寒战期)
突发,持续20~60分钟。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
热(高热期)
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面色绯红、皮肤灼热;可伴全身酸痛乏力,头痛,但神智清楚。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持续2—6小时。


汗(大汗期)
高热后期大汗,体温骤降,自觉明显缓解,仍感乏力,持续30分钟—1小时。
间歇期(发作周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为隔天一次;恶性疟一般间隔24 ~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隔2日发作一次,且较规律。疟疾的发作多始于中午前后至晚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临床分期:
1.潜伏期
间日疟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一般为12 ~30 天,长者可达1年左右;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仿;恶性疟一般为11 ~16 天,三日疟一般为18~40 天。
2.前驱期
初发患者发作前3 ~4 天常有疲乏、头痛、不适、畏寒和低热等。
3.发作期
典型的疟疾发作先后出现寒颤、发热、出汗退热的周期性症状。但初发患者临床发作常不典型。多次发作后可见贫血、脾大。
恶性疟多起病急,寒颤、出汗不明显,热型不规则,持续高热,可达20 h以上,前后两次发作的间歇较短。
治疗:
得了疟疾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1. 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2.病原治疗
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选用青蒿素。
疟疾可以治愈吗?
疟疾是可防可治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缩短病程,并避免死亡。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但如果治疗不规范则有可能会再次发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
疟疾的预防包括易感人群的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防止蚊虫叮咬。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如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疟疾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因此防蚊虫叮咬最重要。
1.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
2.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3.搞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

(来源:沈阳市疾控预防中心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