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防病提示来啦,请收藏
一月正值严冬,天气依旧寒冷,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吴江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需做好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幼儿手足口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预防。冬季防寒取暖,还要谨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性感冒
关注指数★★★★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部分病例可达 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或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其他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①注意保暖,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②流感流行季节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及时就诊,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或外出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③学校、托幼机构等单位应加强晨午检、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经常开窗通风,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报告;
④积极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学生等人群。
肺炎支原体感染
关注指数★★★★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3周。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病高峰年龄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早期症状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头痛、耳痛,咳嗽主要为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婴幼儿会伴有喘息以及呼吸困难,当发热和咳嗽同时出现,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人员密集的学校、托幼机构易出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
①减少聚集,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②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③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④增强体质,儿童多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水痘
关注指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水痘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潜伏期约为2周,其传染性较强,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
①集体单位尤其学校、幼托机构平时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学校、幼托机构日常隔离消毒;
②水痘病人在出疹期要严格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不少于发病后一周),防止水痘患者与易感儿童及孕妇接触;
③学校、幼托机构发现水痘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
④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手足口病
关注指数★★★
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儿童可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而多次发病。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天~10 天。起病急,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孩子接触病人,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后孩子和家人们都要洗手。所有宝宝可能会放进嘴里或舔到的东西都要保持清洁,包括玩具、家具等。预防手足口病,需牢记这15个字: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②接种疫苗。6月龄-5岁的孩子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由于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的最常见病毒,接种该型疫苗可有效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③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被感染的机会。生病的宝宝待痊愈后最好在家继续隔离一周,以防传染给他人。④学校、托幼机构应做好儿童疾病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关注指数★★★
冬季防寒取暖,谨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近年来监测数据显示,家中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和炭火饮食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原因。
①住所中如有超过使用年限的热水器需及时更换,可以选购平衡式或强排式,安装于通风良好处,使用时应适当通风。还要定期检查热水器橡皮管是否有松脱、老化等异常情况,使用中若突然熄火或突然出冷水应及时关闭,应待专业人员检修后再使用。
②吃火锅或烧烤要选在通风良好处,避免在狭小密闭空间内使用炭火。
心脑血管疾病
关注指数★★★★
天气寒冷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突发事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要做好防护。
①避免着凉,防止感冒。
寒冷季节最好不要过早出门晨练。
②早上起床慢慢来,参考三个“3分钟”。
早上醒来先平躺养神3分钟;缓缓起身在床头靠3分钟;穿好衣服坐在床沿3分钟;然后再站起来下床活动。
③合理饮食,按时排便。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很重要,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粗粮及粗纤维食物,宜热饮热食、清淡有营养。
④睡前热水泡泡脚,洗澡不宜高水温。
每天临睡前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时间10-20分钟。洗澡前后温差大会使血压波动。若使用浴盆,建议只浸泡到胸部以下。
⑤用药按时遵医嘱。
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⑥心态平和很重要。
遇上烦心事,可以先做个深呼吸哦!
现阶段多种病原体同时传播
甚至会出现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广大市民尤其是儿童、老年人
和有基础疾病的人需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