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

杏林十载踔厉奋发 岐黄千秋再谋远航-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十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11-11 08:17:58本文出处: 宣传科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从党的十八大启程到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十年来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变化发展。从简陋狭窄的老院区到环境优美宽敞的新院区;从寥寥数十人的医护团队到人才济济的中医药队伍;从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差、设施设备落后到能力显著提高、管理逐渐规范、设施设备日趋先进,一路走来,一路攻坚克难,一路硕果累累!有爬坡上坎的艰辛,有奋勇向前的勇气;有发展瓶颈的迷茫,有踔厉奋发的决心;有倒悬之急的困难,更有和衷共济的力量,一代代德中医人,用不屈战胜困难,用毅力创造奇迹,用传承铸就辉煌!


▲医院俯瞰图



持续创新应万变 敢于扩建促发展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正式成立于19857月,原址位于德江县光明街,当时职工只有19人,从1985年到2005年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民对健康需求越来越大,狭小的院区已经制约发展,医务人员的数量和技术也逐渐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医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医院老区

所幸的是,在这个医院发展的关键点,20065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迎来了由张永红担任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新一届班子紧紧抓住医院建筑面积狭小、人才紧缺、设备陈旧这三个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因素,努力寻求破除梗阻的方法路径。经过认真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了“借鸡下蛋”和“无中生有”的发展模式。医院周边有许多闲置民房完全可以利用起来,于是医院通过向百姓租赁的形式,把这些房子变成了医院的门诊、检查室、住院部。通过“借鸡下蛋”创新做法不仅解决了医院用房紧张的问题,还让周边居民增加了额外收入,更是让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成为全省首家用租房的方式解决就医问题的样板,为医院摆脱了建筑用房不足的困境。


▲一期门诊

当然,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应该有创新的思维、长远的眼光、宏观的规划和绝薪止火的举措,大家深知租赁房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医院想要飞跃式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地域空间。于是以张永红院长为代表的时任党政领导班子制定了详细的医院发展规划,并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争取,经过反复游说,历时两年最终获得县委县政府批准在城南新区规划整体搬迁建设项目,正式开启了整体搬迁之路。

▲院内一角

当时的城南新区还是一片荒芜,没有人会认为这里会是一片孕育中医药发展的沃土,如同大家现在看见的花园式的中医院,不会想到2010年以前,这里曾是杂草丛生的废墟地。

▲中央花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中医人共同努力下,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城南新区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很快便建设完成,并于20149月整体搬迁到城南新区,这为中医院后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年养护院

第一次搬迁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历经了很多挫折,但却是现代化中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搬过来以后,无论是门诊人次,还是住院人次都在持续上升,这让大家深刻明白了固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敢于求变才会行稳致远的道理,所以在这个新区的基础上,医院立足长远规划,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模式,主动申请了医养一体化两期项目,即德江县老年养护院和医养一体化二期,并于20183月德江县老年养护院正式投入使用,202112月医养一体化二期项目开始使用,自此医院占地达到13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500张,科室设置更加完善,楼层分布更加合理,整体规划更加明晰,“三区三院”发展目标初见雏形,一座现代化的中医医院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院内一角



困境之中觅新机 等级创建上台阶



用房面积的扩增只是单纯的搭建了医院这个“巨人”的骨骼架构,而让其能够纳百川,包万象还需要血肉、经脉的内涵建设。医院当时只是二级乙等医院的水平,想要提升内涵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的积累,于是当时的德中医人将目光锁定在二级甲等医院创建这个有要求、有方向、有目标、有规划的方式方法,以高标准、严要求、精举措来解决医院内涵不足的问题,让医院真正地能够达到“表里如一”。

▲“二甲”评审现场

所以医院于201210月召开了二甲启动会,并严格按照二甲医院的创建标准,从人才队伍、设施设备、学科建设、技术水平等方面梳理出亟需破解的难点,疏通的堵点和提升的重点,细化措施,责任到人,各个击破。

▲“三乙”评审现场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经中共德江县委常委会批准,创新性出台了《德江县民族中医院人才引进办法》,提供发展平台,支付安家费用,委以岗位重任,这一系列措施为医院吸纳了50余名中高级职称优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等级医院创建奠定了基础,并且均已成为医院现在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设施设备方面,医院根据发展和患者需要,对全院所有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优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是全市首家拥有64CT的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硬件的完善让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技术水平的提高则让学科建设更加合理,良性的运营模式和扎实的发展步骤,让医院成功达到了二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并于20138月成功通过二甲评审,内涵建设逐渐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乙”评审汇报会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会止步不前,中医院的发展更不能安于现状。有了二甲的成功经验,三级乙等中医院创建势在必行,于是在医院已经完全适应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运行模式的时候,以田永松院长为代表的医院领导班子又向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发起了攻坚,20164月召开了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启动会,20184月最终通过了“三乙”评审,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甚至是困难和挫折的,但它却充分展现了德中医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作风,正是因为这种拼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品质,不仅让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成为全省首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还让医院成功摆脱了发展瓶颈,开启了发展新篇章!


▲“三甲”创建启动会



凝心聚力谋改革 党建引领把方向



公立医院是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国家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工作。伴随国家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公立医院的领导体制也迎来重大变革。2018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同年8月,国家卫健委就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强调要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把党委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公立医院正式开启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新篇章。

▲医院党政领导班子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紧跟步伐,于20189月正式成立党委,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熊鹤同志任院党委书记,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完善服务流程,锻造中医药品牌,优化人才管理结构,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党委通过集体决策对医院实行全面领导,落实党委决策,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各个环节。促使医院先后荣获“中国最佳管理创新模范医院”全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全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创新“三权”制度

在党建引领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院党委为充分彰显各党支部在科室的职能,把责和权重心下移,2022探索创新三权制度建设,将医院党支部在科室重大事项的参与权、人事任免的表决权、评先选优的决策权等职能职责进行明确定性,凸显支部在所辖科室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一线战斗堡垒进一步修订完善医院章程等制度,明确各党支部书记作为院党委会议参会人员,为医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院党委发展培养人才。自三权制度”推行以来,受到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的关注和转载,极大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院内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党支部从3个增加至10个,支部委员、党员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涨,形成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和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


▲荣获奖项



公立医院守初心 惠及民生显担当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德江县民族中医院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留,无论是大到极具规模的公益活动,小到走村入户的送医送药,还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各项举措和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挺身而出,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敢担当、有作为、聚民心、惠民生!


▲微笑行动

在这些惠民生的事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活动有两个,一是2015年医院联合社会组织举办了为白内障患者筹款活动,那场活动共筹集到善款100万元,医院以这笔钱为依托又为白内障患者推出了措施,所以从2015年开始到今日,在我院的白内障患者手术费用依旧是全免,凭一己之力,让无数白内障患者重获了光明。二是2016年开展的微笑公益行动。那场活动成功为161名唇腭裂患者免费进行了缝补手术,也是到目前为止,县级医疗机构承办此项活动服务患者最多的一次,而后2018年又成功举办了一次,再一次让众多唇腭裂患者感受到了微笑的力量!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根据安排部署,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尽锐出战,率先选派由党委副书记领队的40名精兵强将奔赴扶贫战场,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一起决战贫困。随后院领导班子和行政中层干部集体进村入户,包干到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村容村貌换新颜,共同劳作迎丰收,群众欣喜政策好,决战脱贫斗志昂。与此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扶贫义诊等系列健康扶贫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临床医护人员送医送药到田间地头,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实际问题,全心全意呵护群众健康。因此德江县民族中医院荣获了“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守护就是使命。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危急时刻彰显使命担当。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先后选派了多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遵义、铜仁、上海、贵阳、毕节,在疫情战场上,大家身披战甲,不畏艰险,在全力完成指定任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践行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一边积极支援,一边做好防控,医院按照县疫情防控总体工作要求,安排医务人员到隔离点和高速路口卡点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县域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织密了防控之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先后荣获“全市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副院长曾凡勇被授予“贵州省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援鄂医生曾权为代表的数十名外出援助的医务人员均受到各类表彰。

坚守的是初心,付出的是行动,惠及的是民生。一家公立医院想要行稳致远,必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里,德江县民族中医院践行初心使命,一直在路上。

▲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仕海和我院援沪人员合影



中医特色把命脉 “三跑”理念铸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土家医药馆

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好的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持续优化的服务态度备受患者的青睐。与此同时,中医药特色优势也在一步步深入人心。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始终坚持姓“中”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西医发展不落后,中医发展有特色,中西医相辅相成,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医药健康服务。


▲自制膏方

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医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药内涵建设,锻造中医药诊疗品牌,积极探索创新提出了“中医领跑、西医竞跑、土家医药奔跑”的发展理念,在配备了系列高精尖医疗设备,开展了多项高难新技术同时,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技术相结合,开展了百余项中医诊疗技术,成立了土家医药馆和土家医药研究所,打造了冯氏针灸、陈氏针法、何氏正骨、张氏针刀等特色品牌,并积极开设了土家医药馆、中医护理门诊、中医经典病房、老年病科等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治疗为主的诊室和病房,真正做到了中医特色更鲜明,西医技术更强劲,民族医药内涵深,医养结合模式新,为实现“一科一专病、一科一制剂、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创新”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诊看中医活动



初心不改齐奋进 砥砺前行再起航



十年来,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急诊急救、康复养老、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医养结合等为一体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同时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实习医院,是贵州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是全国200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推广单位,是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


202210月全院在职职工9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38人,硕士研究生26名。省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指导老师4人。临床科室32个,医技科室6个,行政职能科室2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3个。20189月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现场评审,确定为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近五年科研项目立项7项,其中省科技厅项目2项,省中管局科研项目5项。

以智慧医疗为依托,配备了超声聚焦子宫肌瘤治疗系统、平板数字化X线血管造影系统、高压氧舱、双臂全自动酶免疫仪、钬激光系统、多功能麻醉系统、高清腹腔镜、激光光子工作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5T核磁共振、64CT等高精尖医疗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综合疾病治疗及诊断能力,构建了领先的医院诊疗平台。

▲导管室

人才结构富有成效,学科建设日趋完善,科研教学持续提高,设施设备逐渐高精,成绩荣誉更加显著,医院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在全国465家中医医院中排238名,贵州省内中医医院排名第7,省内区县中医院排名第一,同时入选了艾力彼2021届全国中医院500强!

▲医院夜景

持续优化顶层设计,规划目标精准发力,乘风破浪再度出发。根据医院“十四五”规划,坚持“一个目标”: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狠抓“两条主线”: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三个推进”:推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医院“四大工程”:高端人才建设工程、学科建设工程、智慧医院建设工程、医养结合工程;全面建成“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康复中心、血透中心、治未病中心;以“六个聚焦”助推医院发展:1.聚焦管理机制,以创新驱动发展;2.聚焦质量安全,以绩效管理积蓄新动能;3.聚焦内涵建设,以人才支持释放动力;4.聚焦技术质量,以特色学科推动创新发展;5.聚焦科研教学,以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6.聚焦人文医院。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期门诊

寥寥数笔写不完医院十载筚路蓝缕,浓浓深情唱不尽德中医人数年砥砺前行。而今的德中医人依旧坚持着“创新、实干、奉献、团队、进取、亮剑”的医院精神,秉承“大医精诚、共创辉煌”的院训,争创三甲,探索融合,传承特色,发扬中医,于高山之巅,勇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感叹长风浩荡。


▲医院全景图

十年风雨不止,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勇攀高峰。生逢伟大时代,勇担光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德中医人将继续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乘风破浪、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完善的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健康德江建设和“一心五城”目标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请登录